中草药


占位
黄芩

(拉丁学名: Radix Scutellariae)

黄芩 (拉丁学名: Radix Scutellariae)
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.的干燥根。
黄芩主产于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省。春、秋、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后撞去粗皮,蒸透或开水润透,趁湿切成片或小块,干燥后可用。生晒、生用、酒灸或炒炭皆可用。

历史

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 [主诸热黄疸,肠辟,泄痢,逐水,下血闭,恶疮,疽蚀,火伤。]
《本草正》曰 :“枯者清上焦之火,消痰利气,定喘咳,止失血,退往来寒热,风热湿热,头痛,解温疫,清咽,疗肺痿,乳拥发背,尢驱肌表之热,故治斑疹,鼠瘘,疮伤,赤眼,实者凉下焦之热,能除赤痢,热蓄膀胱,五淋涩痛,大肠闭结,便血及漏血等诸症。

简介
主要成分
黄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、包括黄芩苷 (baicalin)、黄芩苷元 (baicalein)、汉黄芩苷 (wogonoside)、黄芩素、汉黄芩素 (wogonin)、黄芩新素 I (skullcapfavone I)、黄芩新素II (skullcapfavone II)、千层纸素A等 (oroxylin A)。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,黄芩还含有β- 谷甾醇 (β-sitosterol)、苯甲酸 (benzoic acid),葡萄糖醛酸 (glucuronic acid),和多种微量元素。

食用方法
据研究和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表明 :
黄芩属唇形科植物,富含黄酮类化合物,
能入肺、胃、胆、诸经以清热泻火,可用治多种脏腑实热症。因其最善清肺火,尤其常用于肺热壅遏,清肃失司,咳嗽痰黄等症,可单用。炒炭止血力强,用于止血热出血。只单炒黄芩,用于清热安胎,或胎热所致胎动不安。
现代用法
黄芩含黄酮类化合物,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。黄芩还具有解毒、降压、镇静、保肝、利胆、抑制肠管蠕动、降血脂、抗氧化、调节 cAMP水平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
  • 解热
  • 黄芩茎叶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经口服给药,对于酵母引起之大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。黄芩苷腹腔静脉注射对发热大鼠亦有显著的解热作用,但对正常无发热大鼠起不到解热作用。

  • 降血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
  • 黄芩含黄酮类化合物,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,给于口服汉黄芩素 (wogonin)、黄芩新素 I (skullcapfavone I)、黄芩新素II (skullcapfavone II)等,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(HD–C)水平,黄芩新素II (skullcapfavone II) 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(TC)水平,黄芩苷 (wogonoside)、黄芩素能降低血清甘油三脂 (TG)含量。黄芩茎叶所含黄酮类也有明显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。对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脑、等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也有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。
    黄芩苷还可以对抗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晶状体损伤,提高晶状体的抗氧化 能力。

  • 对心脑血管系统
  • 近代大量研究和实验以及临床应用数据证实,黄芩具有良好的活血通脉功效,这主要体现在其对 :

    抗心肌缺血 黄芩的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,其中的黄芩苷 (baicalin) 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损伤,使缺血心电图 S–T 段异常抬高数减少,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(CPK) 降低。

    抗心律失常 黄芩茎叶所含总黄酮类化合物经灌胃给药,对抑制乌头碱所诱发的心律失常,有很大的功效。

    扩血管、降血压 早年研究认为,黄芩水浸液、黄芩提取物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,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。黄芩苷 (baicalin)可扩张血管作用,可对抗 NA、KCL、及CaCl2 所致的主动脉条收缩,其抗压作用与阻滞钙通道有关。

  • 对氧自由基损伤
  • 黄芩苷 (baicalin) 除前述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损伤外,并能抗氧自由基损伤,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。黄芩苷连续腹腔注射三天,可对抗阿霉素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、提高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霉 (SOD) 和 GSH – Px 活性,降低丙二醛 (MDA) 含量,从而减低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。黄芩苷对过氧亚硝酸基阳离子 (ONOO- ) 也有明显保护作用。黄芩苷还可对抗由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晶体损伤,提高晶体状的抗氧化山能力。

  •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
  • 体外实验证明,黄芩及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,在体外抑菌活性较低,在体内亦难于达到抑菌的有效浓度,但黄芩对抑制某些病毒有一定的效果。黄芩配伍柴胡,能抑制流感病毒的感染。此外,黄芩苷 (baicalin) 还有抗内毒素作用,能减轻内毒素对细胞膜结构的损伤作用。

  • 促进免疫系统功能
  • 另有研究显示,黄芩具有机体免疫功能作用。黄芩苷 (baicalin)锌铬合物腹腔注射连续五天,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拍数,并使血清溶菌酶含量和红细胞补体 C3bR酵母花环形成百分率也明显增多。黄芩苷 (baicalin)、黄芩苷元 (baicalein) 均能抑制免疫缺陷病毒 (HIV- 1) 及免疫缺陷病毒逆转氯酶 (HIV-1RT) 的活性,黄芩苷元作用强于黄芩苷。

    综上所述,黄芩的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功效与其抗病原体、抗炎、调节免疫功能作用、解热、镇静、保肝、利胆、促凝血等药理作用有关。主要成分为黄酮类。


傅统用法
黄芩是唇形科植物,性味苦寒,清热之中,燥湿力亦强,故称为清热燥湿药,主要用于湿热症。亦因其苦,降泄热力大,可用来治疗脏腑火热症。

  • 湿温、暑湿、胸闷呕恶、湿热痞满、黄疸泻痢
  • 黄芩味苦寒,功能清热燥湿,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,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。

  • 肺热咳嗽、高热烦渴
  • 黄芩主入肺经,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,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,可单用,如清金丸,(《丹溪心法》)。若配伍苦杏仁、苏子、桑白皮等,可治肺热咳嗽气喘,如清肺汤,(《万病回春》)。若配伍法半夏、可治肺热咳嗽痰多,如黄芩半夏丸,(《袖珍方大全》)。

  • 血热吐衂
  • 黄芩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,可用来治火毒而炽盛之痈肿疮毒,常与黄连,黄柏,栀子配伍,如黄连解毒汤,(《外台秘要》)。若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,则常配伍黄连、大黄、槐花等药用。

  • 胎动不安
  • 黄芩清热安胎之功,用治血热胎动不安,可配伍山地黄、黄柏等药用,如保阳煎,(《景岳全书》)。若配伍白朮同用,可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,如芩朮汤,(《医学入门》)。若配伍熟地黄、续断、人蔘等药用,可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,如泰山盘石散,(《景岳全书》)。

    此外,在商品药材中,黄芩分为枯芩和子芩 (或称条芩) 。枯芩为生长年久之宿根,中空而枯,体轻主浮,善清上焦肺火,主治肺热咳嗽痰黄。子芩 (或称条芩) 为生长年少的子根,体实而坚,质重主降,善泻大肠湿热,主治湿热泻痢腹痛。


功能
味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肺、胆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等多经。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凉血,止血及安胎等多重功效。
黄芩苦寒而性燥,有较强的清热燥湿作用,能清泄脾胃,肝胆,大小二肠,膀胱等多经的湿热,并长于退壮热,又长于清半长半里之热,此外,还能清热凉血止血,清热安胎之效。

*以上资料只供参考,并不代替医嘱或专业诊断,如有任何疑问,应咨询医生及接受专业治疗。

參考《中药药理学》: 2010年15次版 ; 主编 : 侯家玉 ; 方泰惠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《中医临床安全用药》: 2009 年第一版 ; 主编 :刘良教授 ; 萭里出版社。
《中草药–识别与应用 (中删》: 主编 :刘基柱 ; 广东人民出版社。
《Chinese-English: Guideline for Safe of Comm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》: Editor: Huang Luqi; Wang Qian ; Publisher: Shanghai Scientific Technology Institute; 1st edition, 2009.